回到
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龙岗区布吉街道办事处 > 信息公开 > 重点领域 > 大芬美术馆 > 工作动态

欣赏 | 静远的诗意——王力克笔下的自然之境

发布时间: 2019-04-29 来源:龙岗区布吉街道办事处 浏览次数:261 T浏览字号:

  王力克,祖籍河北省巨鹿县,山东威海生人。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现任山东艺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澳大利亚格利菲斯大学荣誉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力克创作的油画作品以内涵丰富、唯美典雅而著称。他的油画创作题材丰富,他画土地、乡情,画海与船、山与树。他充满温情的赞颂那些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渔民、农民们的生活和环境。他画的大海浑厚壮美、深沉有力;他笔下的田园小景淡远清新,有一种少见的纯稚和阳光;对于生活中遇到的各类普通人,王力克总能生动地捕捉并表达出他们的淳朴与善良。

  景----静远的诗意

  宁静本身是道,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历来追求这种宁静。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宁静是其主要面目。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成为先辈习见的画题,在幽冷中透出安然。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人为的冲突。北宋画家王晋卿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静寂,渔村山体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浮动,宁静幽寒。

  王力克的视觉叙事弥漫着一种思幽情节,浪漫、静寂的思考中,传达出一种源于内心深处的渴望,其日常景象和平淡的讲述中,凸显出现代人面对都市化进程状态的反思。这对于长期生活在城市的画家而言,自然有着至深的体验和切肤的感怀。

  不难发现,王力克的视觉叙事中反复出现的山石、树林、大海、房舍以及空旷的原野,散发出自本土的风情,而营构出的那种平和天然的叙事情境,并非现实意念性表达及平面化的结构意趣。温润的色彩,别样的经营布局,不仅构成了王力克视觉叙事的关键,更体现了画家追寻差异化表达方式的独特视觉寓言。一系列安然静寂的叙事背后,传达出画家一种反向的文化态度。反向无疑又是一种难得的生活之境且难有的一种处世哲学。

  某种意义上来看,现在生活的“自然”已经为城市改造和建设所替代。“守望”决定了现代社会知识分子在城市生活中的思维方式,“出游”决定了知识分子同风景的精神联系。王力克虽然居有其室,但对于自身所处的城市,却缺乏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归宿与家园意识。人们在城市中漂泊,沉湎于种种幻想或回忆,在这种幻想与回忆之中,他的自我意识得以成形,并且在画布上竭力呈现出内心理想的境象,业已成为画家生命的意义与绘画的理由,因为我们曾经在城市中丢失了“诗意”。

  乡野散发出空灵般的寂静传达出一种对未来的期许与期盼。风景中人物的不在场或有意识的缺席,再一次加深了空旷与寂静的景象,其中寄寓着往昔中国乡野的田园景象。这既是对工业化进程的反思,又是对已逝精神家园的守望。当昔日画家描绘的游牧挽歌日渐成为遥远回声;在信息技术及高科技经济带来无法回避的后工业时代的来临之际,一种现代性的焦虑体验伴随着莫名的惆怅和淡淡的忧伤在吞噬着人们的心灵。王力克渴望表达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因为那个时代留给人们的是文化遗存和精神记忆。他试图以真诚的视觉表现去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对自然以及世间万物的敬畏。可以说画家的视觉体验恰恰呈现出一个知识分子在当代社会的生存状态。

  一个人能否把握过去的事情,把握一个真实的自我,才是艺术家能否在这个时代有意义地生存的根本。显然,王力克已经在这样做了……

  ——杨大伟

  《读王力克的绘画》(节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