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一个好消息,CCTV(中央控制工业管道内窥成像)系统的检测人员对沙背坜河的管道质量给予了高度好评。”昨日,抽调干部林良琨在电话中兴奋地告诉记者。这条全长1.25公里的河流,已于23日提前完成今年黑臭水体治理工程目标,现正在进行管网检测工作。听到检测员这样的评价,数月来神经一直紧绷的他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沙背坜河是龙岗区治理难度最大的河流之一。由于河岸房屋密布、征拆困难导致全线都是下河作业,安全风险性较高,加上河床淤泥厚,桩机作业困难,工程进度受到很大影响。”林良琨感叹道。顶着这样的压力,参建团队排除万难、日夜奋战,愣是赶在11月30日前完成截污考核任务。
沿岸建筑物密集征拆困难
缺乏作业面全程下河施工
沙背坜河的上游是风景秀丽的沙背坜水库,工程8号节点就坐落于此。“即使是在上游,也没有什么场地作为施工便道。”龙岗河河道综合整治项目EPC(设计采购和施工)项目经理徐涛说,他们曾多次协调业主,想要征拆附近的整个果园用作施工便道,然而基于双方对果树赔偿标准的认定不一,只能在河道最狭窄的地方,征拆部分果树作为下河口。
“沙背坜河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是宝龙街道今年治水提质征拆任务最重的一个,需征拆建筑物24栋,拆除建筑面积9115.7平方米。由于下达任务时间晚、设计方案一直没有确定,导致涉及的两个居民小组和相关业主不理解。其中,5号节点附近的两栋居民房今年10月13日才完成征拆。”负责土地征拆工作的抽调干部王宝东表示。因为河岸沿线建筑物密集、征拆困难,1号、4号、5号节点方案均有不少变更,调整后的方案中,施工作业、土方运输基本都要在河道中同时进行,大大拖慢了施工进度。
施工作业面狭窄始终是套在施工团队头上的紧箍咒。“我们要把淤泥清出来后,铺上砖渣才能在河道上作业,光是淤泥就清了600车。”徐涛说,鉴于河道是沙背坜水库泄洪的唯一通道,担负泄洪、排水、排涝三重任务,一到雨天,危险性倍增,今年8月、9月下雨频繁,施工方根本无法作业。“进度固然重要,但安全仍摆在首位。河岸原有挡墙建筑工艺落后、材料简陋,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为了保障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我们还对多处挡墙进行了加固。”徐涛说。
打破常规实现弯道超车
优化方案解决多个问题
从8月16日的治理进度仅为1.9%到11月23日的100%,要在3个多月里完成一条河道的截污工程绝非易事,只有具备打破常规的胆识,才能实现弯道超车,确保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截污考核任务。
对于项目设计施工团队来说,最让人费尽心思的莫过于2号节点了。2号节点地处沙背坜二路,因用地征拆问题无法向河道右岸拓宽并进行截污支管施工。“当时大家的意见是先完成其它节点的排污管铺设,再用临时铺设管道的方法来解决。”林良琨说,在一筹莫展的情况下,10月17日,他集中技术力量到现场勘测,反复征求各方意见,最终确定“改道废品收购站门前,采用整体箱涵直接联通3号节点”的优化方案。“临时排污变成永久排污是一次打破常规的举措,在没有增加原有造价的基础上,赢取了施工时间,减轻了征拆用地的困难,同时解决了交通疏导、管线迁改问题。”监理陈先生告诉记者。 (深圳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