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龙岗区水务局 > 信息公开 > 其他 > 工作动态

从“黑水河”到“流动绿道”的启示

发布时间: 2016年04月14日 来源: 浏览次数:- T浏览字号:

  去过龙园的市民都知道,流经这里的龙岗河已经水清岸绿,再过些时日天气暖和起来,就可以卷起裤管到河里戏水了。

  经过几年来的努力,龙岗河干流从黑臭水体变成了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清澈河流。去年,省政府还在龙岗召开了全省跨市河流污染整治现场会,龙岗河综合整治的成效获得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

  他山之石可攻玉

  治河经验来自韩国

  龙岗河承载了老一辈龙岗人的记忆,也背负了“黑臭河流”污名。“曾经在龙岗区,一些宽度较窄的黑臭河流,本质已成为城市的排水沟。”龙岗区治水提质办副主任王文谨告诉记者,通过减污截污、整饰两岸、规划景观等举措,目前龙岗河的干流及主要支流大部分经过治理,防洪达标河道长度为62.6公里,占河道总长的74.7%。如今的龙岗河又重现光彩,成为了龙岗人休闲的好去处。

  “治理龙岗河,最初的治理模式是参考韩国首尔市清溪川的水质恢复经验。”王文谨说。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清溪川曾经也深受两岸污水污染,一度成为城市排水沟,但经过复氧、补充水源、河流改造等工程,如今成为了韩国著名的旅游景点。

  龙岗河治理创下“深圳速度”

  成跨区域河流治理范本

  “如果污水量超过水的自净能力,那么河流就会恶性循环,越来越黑臭。”王文谨说,因此,为了治好龙岗河,龙岗区采取了“污水零增量,溯源、开源、洁源、疏源、思源、正源”的做法。“溯源就是雨污分流,开源就是污水厂扩建和提标,洁源就是排水管网建设和面源污染控制实现污水零增量,疏源是指疏通河道障碍,思源和正源则是宣传治水护水,加强管理保障,形成治水合力。”

  2010年9月,龙岗河干流综合整治工程一期全面启动。为了使污水零增量,整治工程对龙岗河沿岸的排污口进行了全面截污。通过河边修建约4米宽的暗涵,将龙岗河流经龙岗辖区的整条河道进行了截流。“采取雨污分流的形式,雨水过滤垃圾后直接进入河流,而生活污水则一律进入污水处理厂。”河道流域中心工程师芮晓亮告诉记者。龙岗河一期综合治理工程曾经创造了综合治河工程前期工作、建设管理和工程拆迁等环节上的3个“深圳速度”,成为了跨区域河流治理的范本。

  龙岗河的治理便利,在于沿河排污口大多来自规范化小区和规划较好的城中村。在横岗污水处理厂二期,厂长陆家才告诉记者,该处理厂接收了横岗片区约40万人口的生活污水,每天处理污水量为10万吨,其中5万吨处理过的水用于龙岗河的补水,保证了龙岗河的水体清澈。

  保护水环境人人有责

  携手呵护碧水蓝天

  在横岗污水处理厂外,水里的鱼儿成群嬉戏,老人们坐在河边树阴下下棋,岸上的公园是锻炼身体的好去处,俨然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幸福画面。

  在水厂排水口,居民张先生正在清洗自行车。巡逻队员看到后,上前阻止张先生的行为。张先生说:“只是一点小灰尘,没有泥土的。”“那也不要在河里洗,人人都这样,水质又会被污染了。”听了这话,张先生赶紧结束洗车,“巡逻队员说得对,现在河水不黑臭了,生活在河边感觉特别舒服。爱护好治理成果,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陆家才告诉记者,经过处理排放的水还是有一些细菌的,市民在河边玩耍,要多注意卫生。水体具备一定的自净能力,但还要经过长期的水体调整,龙岗河才会逐渐恢复“健康”,市民对龙岗河共同的呵护显得特别重要。为了让更多居民爱护河流,龙岗区将5月20日设立为“龙岗爱河日”,共同为塑造龙岗“山环水润”的新城区而努力。

  清溪川治理经验和启示

  相关链接

  2005年9月结束的清溪川恢复工程,被世界公认为城镇河流治理的典范。

  2003年7月,清溪川开始进行全面恢复。河流与周围环境正常的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是清溪川修复工程的首要前提。为此,封盖清溪川三十余年的水泥板被完全掀开,河水复氧能力得到加强,河流的自净功能也逐步恢复并得到保障。

  保持充足的水量是河流恢复的前提。清溪川利用每日从汉江抽取经过净化和消毒处理的水,通过地下水和雨水收集设施收集的水,通过污水厂提供的中水三种方式补充水源。

  保持良好的水质是河流恢复的目标。清溪川三种补充水源均达到了韩国二级水质标准。为避免沿途污染,修复后的清溪川严禁污水注入。在清溪川两岸建造的截流式合流制下水道,保证污水都由此输送至下游的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后再排放。

  此外,清溪川对河床进行了改造,恢复了河流的自然风貌,深潭、浅滩和湿地等得到复原,种类繁多的水生动植物大幅增加,水体自净能力逐步恢复,清溪川健康了起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