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深圳市委确定的“城市管理治理年”,同时全市也打响了治水提质攻坚战,明确了未来五年的治水目标和重点任务。龙岗区河流污染现状如何?近年来龙岗区在治水方面有何成效?治水提质挑战在哪里?“十三五”期间龙岗区治水提质的总目标是什么?即日起,本报推出龙岗区治水提质系列报道,为读者剖析龙岗区治水提质如何攻坚。
河流是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前提。作为居住在龙岗的一份子,你是否关心过生活圈中是否有河流、有沿河风光带、有一处闲暇之余休闲健身的山水乐土?
如果家门口有一条清澈的河流,配上一条鸟语花香的绿道,那么河边的居民生活幸福指数自然而然会节节攀升。然而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情况似乎并没有我们期望的那么乐观。
记者从龙岗区环保水务局了解到,龙岗区是“两江(东江、珠江)一湾(深圳湾)”水系上游,是重要的水源之一。然而龙岗辖区内62条河流中,黑臭河流占据33条。
排水管网建设存欠账
污水处理效率不高
龙岗区有污水处理厂12座(含丁山河污水处理站1座、横岗再生水厂1座),现有的污水处理设施能力达到144.5万吨/日,超过了流域内污水总量。
为什么还会有黑臭河流?“由于污水管网尚不健全,污水未能得到有效收集,没有完全进入到污水处理厂,部分生活污水漏截排向了河里。”龙岗区环保水务局有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一家污水处理厂负责人告诉记者,该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均处理量为10万吨,实际处理能力为12万至14万吨,但该厂目前实际日处理量为9万吨左右。从全区来看,日均污水处理量为123.5万吨/日,其中日均实际污水产生量为88.91万吨,其余部分为河道水。
污水是否能够进入到处理厂,与全区排水管网建设有较大关系。数据显示,龙岗区排水管道总长4213KM,其中污水管道为1646KM,雨水管道为1793KM,雨污混流管道为775KM。据一名有着20多年水务工作经验的工程师介绍,“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发展以来,龙岗区内对污水排放的规划就跟不上发展需求。要求雨污分流是在2003年前后,而真正严格审核,对排污管网建设进行规范落实,则是在大运之后了。”该工程师指出,多数城中村和老旧小区排污管网混乱,污水未经截流进入河流。
河流水系综合治理已在路上
呵护一方碧水
新建的小区在规划审批环节就对污水排放进行了规范要求,管网能够接入到排水管道,流向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污水经过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后再排向河流,是河流水系综合治理的首要环节。此外,实行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则可以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减轻污水处理厂负荷。这些步骤,可以减少污水向河流的排放。
“南约河现在整洁很多,两岸的绿化景观带也渐渐成长起来,等河水充盈了,我们就有地方锻炼身体了。”家住龙溪小区的居民黄大伯高兴地说。作为龙岗河的一级支流,南约河重点整治工程已然取得实效,龙岗街道一名水利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向南约河引入再生水厂的干净水源,让河里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注入。”
此外,龙岗区还加快推进防洪排涝整治工作,梳理出了101个内涝点,制定了《龙岗区内涝治理总体实施方案》,统筹推进排水管网改造、河流综合治理等措施。
民生优先
为市民提供优质饮用水
说到治水提质,或许人们更加关心的是自己家中的用水质量。除了水质达标之外,在一些老旧城中村小区,部分区域供水能力存在一定问题。
家住龙城街道愉园新村的陈女士最近就为小区里的给水管网改造叫好。她说:“以前上了3楼的房子,都是备了抽水机的,水压不够,高楼层没水用。”而2015年上半年,该小区实行了社区给水管网改造工程,就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
“或许平时家庭用水感觉不出来,但供水水质提升工作一直在努力。”龙岗区水务集团工作人员刘建丽告诉记者。为了提供优质的供水服务,2015年,龙岗区实施了社区给水管网改造、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部分社区、小区管网老化,水质偏差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