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最为艰难的一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和产业梯度转移的双重冲击,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坚决落实“三保两抓”,全面实施自主创新发展战略,全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化发展,穷尽全力帮助企业应对金融危机,不断增强信息化建设,积极开展科普教育宣传,圆满地完成了年度各项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建设“产业发达、平安和谐、生态优美、人文荟萃”的现代化新龙岗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09年,我区继续保持“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城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县、区)”和“全国科普示范区”三项国家科技系统最高荣誉。我区成为深圳市唯一受邀参加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单位。我局被推荐为广东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表彰的“广东省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
一、2009年主要工作
(一)高新产业逆势上扬稳步发展,为“保增长”做出积极贡献 1、高新技术产业在逆境中保持稳步增长。2009年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216.8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0.7%,增速比工业总产值快3.1个百分点,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4.2%,增加了4个百分点;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631.2亿元,增长11.2%,增速比工业增加值快1.2个百分点,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8.5%,增加了3.6个百分点。 2、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向高端化、规模化发展。全区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1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331家,其中产值超千亿元的有1家,超百亿元的有3家,超十亿元的有16家,超亿元的有97家。上市企业有9家,未来3-5年有上市意向的规模以上科技企业达116家,有22家被市列为重点培育拟上市企业。 3、民科企业成为推动高新产业发展的主心骨。全区民科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590.6亿元,增长15.1%,占全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71%。民科产值的增速比高新产值快4.4个百分点,成为推动全区高新产业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全区重点民科企业保持快发展势头,华为实现产值1102.5亿元,增长14.4%;比亚迪实现产值211.4亿元,增长20.5%;五洲龙实现产值5亿元,增长319%。
(二)加大科技服务力度,全力以赴帮助企业应对金融危机 1、全力帮助科技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全年我区企业获得各级政府资助和金融机构融资近4.9亿元。一是科技资金资助成倍增长。全年区科技发展资金共资助项目339项,是2008年的2倍,其中无偿资助319项,是2008年的近3倍;资金总额达1.85亿元,是2008年的2倍,其中无偿资助0.97亿元,是2008年的4倍。二是科技发展资金资助范围历年最广。共资助企业229家,涉及留学生企业、企业工程中心、孵化器、专利、技术标准补贴、医疗卫生、软课题等22个类别,覆盖了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各个领域。三是企业获得上级科技研发资金创历史新高。全区有近50家企业获得上级资助近1亿元,是去年的近2倍,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资金4000多万元,获得市科技研发资金5700多万元。四是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促成深圳中小担保中心为12家企业获得银行贷款6180万元;直接向浦发银行龙岗支行、深圳发展银行平湖支行推荐,帮助企业获得贷款1.1亿元;推行中小科技企业快速贷款计划,使企业在无抵押、无担保情况下快速获得贷款,共推荐两批40家企业,目前有7家企业获得贷款1670万元;向区科技创业投资公司推荐20多家中小科技企业,目前尚荣公司获得1400万元投资资金,沃特玛公司正在洽谈。 2、创新科技服务方式。一是率先在全市开展政策宣讲活动,邀请相关专家帮助企业解读政策,答疑解惑,使企业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了政策措施,实现了“政策早解读、企业早申报、专家早评审、资助早到位”,推动全区科技立项和科技资金资助总量均比去年增长了一倍。政策宣讲活动得到了社会和企业的认可和欢迎,掀起了全市政策宣讲活动的广泛开展。二是编印《科技企业扶持政策及申报指引》,将国家、省、市、区有关扶持科技企业的107个政策措施收集汇编,涵盖了企业从创立、成长到壮大的全过程,包括了科技立项、企业认定、税收、知识产权、循环经济及奖励等各方面,明确了企业申报时间、步骤、提交材料清单等具体环节,使企业申请资助更加方便直观,被企业称为“企业申请资助的百科全书”。三是全力推进科技企业导师计划。目前已完成两批44对企业配对,通过大企业在市场、产品创新、企业管理等方面对小企业的指导和帮助,一年来,首批13家小企业在企业规模、创新能力和企业管理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实现销售总额同比增长46.0%,新增专利52件,通过各类管理认证 4个。 3、帮助企业开拓市场。一是帮助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全年共组织120多家企业参加西博会、西洽会、东博会、高交会等十多场国内外展销会,无偿为企业提供展位费及住宿交通费,帮助企业抢夺市场。二是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第十一届高交会。共有80多家企业400多件产品参展,参展企业和产品为全市各区最多,其中80%以上产品是企业自主研发的创新产品,60%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产品,共17家企业获得“优秀产品奖”,我区获得“优秀展示奖”。三是与横岗街道共同举办了“2009年深圳科技活动周之‘科技之光’横岗专场招商推介会”,共引进37家企业落户龙岗,消化了空置厂房17万平方米。四是编制《龙岗区自主创新产品以及节能减排产品目录》,推荐50家企业的200多种科技产品列入区政府首购范畴。
(三)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自主创新整体水平有较大提高 1、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涌现出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继续保持全市前列。全区专利申请量9005件,占全市的21.3%,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4617件,占全市的22.5%;专利授权量7975件,列全市之首,占全市的30.8%,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3525件,列全市之首,占全市的43.3%;PCT国际专利申请量2102件,列全市之首,占全市的55.3%,占全国的26.3%。全区获国家863项目3项,国家发改委重点产业化项目2项。全区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深圳洛赛公司获得首届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第三名。新认定市级工程技术中心2家,区级设计检测中心2家,全区累计有区级以上技术平台24家。全力推进百家自主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综合企业销售收入、净利润、纳税、知识权等情况,在全区挑选百家企业纳入自主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连续5年,每年给予10万元的资助,共收到161家企业申报,目前已有86家企业纳入培育计划。 2、创新园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天安龙岗数码新城一期已引进60多家科技企业入驻,入驻率达100%,其中引进区外企业占60%,园区企业注册资金总额达15.6亿元;在园内设立企业综合业务服务平台,为入驻企业提供一站式便捷化服务;二、三期建设已完成基础工程。星河雅宝创新园已完成前期调研、规划及立项工作,区政府成立以区长为组长的项目推进领导小组,该项目已被纳入市政府;工改工;重点项目。积极推动南约社区南宝工业园改造成为华丰留学生产业园,目前引进科技企业25家,入驻率达100%,项目总投资达到4亿多,华丰留学生产业园的成功建设,改变了原来社区厂房长期空置的困境,直接为社区带来近千万元的收入,为社区经济的转型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留学生创业园新引进留学生企业14家,引进留学人员14人,园区企业共实现销售额达5亿元,纳税2500万元;龙岗留学生创业园科技图书馆开馆,为企业提供科技书籍1.5万册及16个科技检索服务终端。加强对隆昌泰、东平兴等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指导,园内共有企业41家,实现产值达2.4亿元。全力以赴争取深圳核电科技产业园落户龙岗,成立领导建设深圳核电科技产业园领导小组,做好选址筹备工作,目前中广核集团已初步确定将园区落在龙岗,核电产业将成为我区又一支柱产业。天安、雅宝、华丰等一批科技创新园区的发展壮大,为龙岗聚集了一大批具有知识产权、具有很强发展潜力的高科技企业,吸引了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提升城市文明素质的重要平台。 3、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深圳市重要创新型城区的实施意见》,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2009-2010创建工作推进计划》。加强对外科技合作,深入开展与深港产学研基地、香港生产力促进中心、香港科技园的合作,帮助区内科技企业共享香港公共技术平台,区政府与深港产学研基地、香港咨讯科技联会签订共建;深港创新圈;龙岗产业化基地。利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文博会”、“高交会”等平台,大力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提高公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联合执法,为企业创新保驾护航;新建宝龙工业区和平湖街道两个知识产权工作站,累计全区达5个。召开2007-2009年度科技创新奖励大会,共有24个项目获得200万元奖励。积极落实“优才工程”,开展“百名高新技术企业人才培训计划”,已培育第一期27名,开展“百名本地青年科技创业人才培训计划”,已培育22名;推荐7名专家纳入“专家提升计划”,推荐24名专家纳入区优秀专家库。充分发挥留学生联谊会、科技专家库和创业园党、团、工会等作用,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创业论坛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龙岗区创新创业的氛围。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政务管理和社会管理 1、信息化整体水平有较大提高。2009年政务光纤网已连接全区11街道办及全区62个政府部门;全区3G用户容量达到20万,3G覆盖率达到93%,现有3G用户5万;全区宽带用户容量达到60万,宽带覆盖率达到100%,现有宽带用户40万,ITV用户达到5万;固话用户容量达到110万,覆盖率达到100%,现有固话用户86万;全年新建设信息管道53.88管孔公里。 2、加强电子政务基础建设。规划三级社区基础光纤网络,覆盖11个街道、社区、学校、医院等400余家基层单位。扩建中心城二期光纤网络系统,使中心城各单位全部接入区政务信息系统。完成13个街道内网光纤直连的融接工作,使接入设备与网络核心实现直连,增强系统的稳定性。继续推进“大综管”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顺利完成区统一地理平台、统一采集平台、统一决策平台、深化应用、快速通道等系统升级工作,并在全区范围内应用推广。龙岗区电子政务统一基础信息平台荣获全国“十佳电子政务效能管理优秀应用案例(区县级)”奖。成功举办“全国部分省市社区信息化工作座谈会龙岗现场会”。 3、加强信息化专项工程建设。积极建设区综合指挥中心智能化工程,编制《龙岗区综合指挥中心智能化工程技术方案书》,按时完成项目的建设工作。配合区阳光办,发布《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构建阳光政府工作方案》和《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构建阳光政府工作任务的实施方案》,完成对全区57个单位行政事项的摸底调查,完成对区环保局、民政局和龙岗街道办等三个试点单位的行政事项清理。积极推进各部门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区电子政务统一基础平台,搭建了空置厂房管理信息系统、信访信息管理系统,消防信息管理系统、安全生产底图等全区性部门业务系统。 4、抓好信息化专业服务。做好区政府门户网站的改造升级,制作网页500多页,更新新闻3500多条,发布政府公告通知590条,区政府门户网站获2009年度中国政府网站优秀奖。做好政务内外网、核心机房的运行维护,保障55个系统和3000多用户的计算机安全运行。加强对网络舆情信息的收集、分析,全年制作《舆情信息》230期。龙岗新闻网成为我区主流媒体之一,日均页面浏览量8万次,日均IP访问量超过9000次,龙岗新闻网2009年全球上千万的网站中排名1.4万名左右。开展电子政务项目可行性方案评审3项,开展企业信息化项目评审6项。
(五)加强科普宣传教育,全民科学素质不断提高组织区土木建筑学会、环境科学学会、计算机协会等区级学会进行换届选举。开展了第一批科普示范社区的检查验收工作。继续在坂田、横岗、龙城、坪山、南澳等5个街道开展科普示范家庭创建工作。新增1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南岭丝绸科普园教育基地)和1个市级科普教育基地(坪山贝尔科普教育基地)。制定出台《龙岗区科普经费管理暂行办法》,规范科普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举办基层科协秘书长培训班,提高科协人员工作水平。以“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高交会科普活动周”三个精品活动为龙头,组织开展了20多项大型活动,参加人数超过10多万人次,印发科普宣传资料30多万份。全年还组织各街道科协、区级学会(协会)、社区科普工作站、科普教育基地开展了100多项科普宣传活动,有力提高了龙岗区居民科学素质水平。青少年科技创新取得丰硕成果,全年参加市级以上各类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获得奖项200多项。
(六)提升服务水平,构建无缝隙机关认真开展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重点的政治思想学习活动,全局干部应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科技工作的能力有较大提高。抓好班子建设,积极推行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班子成员之间、上下级之间,关系融洽,团结协作。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反腐败工作的有关规定,做到办事公开、为政清廉、行为规范。抓好支部建设,积极开展紫金县黄塘镇澄田村支部结对共建、帮扶紫金县黄塘镇上黄塘村“双到”工作和“一帮一”户籍大学毕业生就业等活动。力行节约行政成本,高交会展区采用循环利用布展,布展费用节约近40%。积极开展公共服务卓越绩效试点工作,成功导入评价体系,通过专家验收,进一步规范了工作流程,提升了服务效率。全面深入开展调研,全年共走访企业近300家,了解并掌握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第一手资料。组织召开企业座谈会,积极向政府反映企业遇到的困难。发挥协调作用,为比亚迪、比克、冠旭等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抓好温馨大家庭建设,积极组织各种有益的文体活动,在活动中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增强队伍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