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龙岗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龙岗区公共文化服务和产业促进中心

大芬国际双年展国内外艺术观念碰撞播撒“向日葵的种子”

发布时间: 2018年12月03日 来源:深圳新闻网 浏览次数:- T浏览字号:
  中西方绘画艺术有哪些共通点?艺术与商界如何融合?大芬未来前进的方向在哪?12月1日上午,2018·首届深圳大芬国际油画双年展互动讲座“向日葵的种子”在大芬美术馆举行。活动特邀国内外著名策展人、知名艺术家、产业实践先锋与文化产业专家,就绘画艺术、产业商业等热点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共商良策。
  法国美协主席雷米·艾融,意大利著名艺术家、意大利博洛尼亚学院终身教授埃玛努·埃莱·贾奈帝,以及来自伊朗、埃及、以色列、俄罗斯、印度、丹麦、美国等国的艺术家,与北京双年展策委、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北京双年展策委、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邹文,中国美术家协会双年展办公室主任吕岩峰等国内知名业内专家代表同场对话,分享智慧观点。

互动讲座现场

  活动还特邀国际知名艺术家、丹麦艺术家协会副主席、IAA国际艺术家协会丹麦代表人Poul R. Weile讲述了《工艺与艺术的历史观点》;国际著名策展人、美国蒙大拿大学陶艺课程教授Ryan Matthew Mitchell讲述了《艺术家驻地:文化促进的演变》;俄罗斯画家Ekaterina Borodovchenko讲述了《参加双年展对于国际艺术家的影响》。
  活动中,旅美著名油画家刘影钊以《西方油画静物的发展与演变的今天》为题,对西方油画静物的起始、到国内的引进与裂变过程进行了剖析。他认为,中国静物油画发展应是从1989年开始,彼时欧洲传统材料和技法传入,改变了国内单一的油画画法。而随后国内的静物油画也在国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两大派别。
  “这次展出我非常惊讶地看到,作品有很多不同门类、不同风格,而且展出的各国作家作品的艺术水平都很高。”国际知名艺术家、丹麦艺术家协会副主席、IAA国际艺术家协会丹麦代表人Poul R. Weile认为此次大芬国际双年展的包容性和艺术水准值得称赞。活动中,他还分享了自己对绘画临摹的看法,“从临摹才能去理解画家的想法,我认为这是没有问题的,临摹还会让人更聪明,对艺术更理解,我认为临摹对初学者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十年前,我离开大芬;十年后,我这个‘大芬人’又回来了。”原大芬美术产业协会会长、文化产业先锋、文化产业主题园区策划人吴瑞球说自己离开大芬十年,到外面学习,成为了行业的一名“服务员”。活动中,他作了题为《艺术将推动商业的发展》的演讲,分享了艺术与商业融合成功的经典案例,著名艺术家带来的影响及未来文化产业的十大特点。吴瑞球认为,“艺术应该是引领经济、引领商业的”,美术馆成为商业项目的配套设施,越来越多的地产公司开始把美术馆作为项目文化配套,纳入规划之中。对大芬,他赠言,“加强工作室、创意绘画,做到‘原创大芬’‘创意大芬’,以后会是一个版权中心、原创中心。”
  “当我被告知我的作品“美杜莎”被选中时,我感到非常高兴。当我发现自己成为这次大芬国际油画双年展的获奖者并被邀请参加开幕式时,我感到非常自豪。参加高级艺术活动和个人访问对我作为艺术家的职业生涯非常重要,我很欣赏那种关注。”俄罗斯画家Ekaterina Borodovchenko表示。
  大芬美术产业协会会长周峰就如何走好艺术繁荣与产业融合发展之路作了探讨。他认为,对于大芬油画村而言,文化自信正是其繁荣兴盛的不竭源泉。多年来,大芬油画村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扶持原创艺术作品,打造高端画展品牌,建立了一条完整的原创艺术产业链条。未来的大芬美术产业,在全国(大芬)中青年画展和深圳大芬油画国际双年展等品牌展览的引领下,将继续坚定的走好艺术繁荣与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