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平湖街道以“赛”为媒,首次融合体育竞技、非遗文化与民生服务,开展“乐享民生 幸福平湖”民微集市暨2025年“政府开放日”活动,创新打造“赛事+”多元融合模式,通过将体育赛事与文旅宣传、民生服务、基层治理深度结合,日均吸引超1000名居民参与,点燃了群众参与热情,以“小赛事”撬动“大治理”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基层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实现基层治理创新实践。
一、“赛事+文旅宣传”打造特色文化新名片
一是深挖非遗文化内涵。省级非遗平湖纸龙舞惊艳亮相“村BA”篮球赛开幕式,赛事现场设置皮雕、糖画、剪纸、夏氏风车等“非遗潮玩基地”,提供客家茶果、岭南时令甜品吸引超千名居民驻足体验。同时,将非遗文化融入赛事环节,青少年纸龙舞队在赛间表演,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相关活动获多家媒体专题报道,大幅提升平湖文化影响力。二是创新媒体传播矩阵。依托“平湖身边事”公众号宣传“村BA+民微集市”,首创向群众公开征集赛事名字,热度达3000余人次阅读,超上百人留言参与;“平湖中南体育”对赛事进行全程直播,吸引超三十万人次线上观看。冠军赛设置线上投票、话题互动等环节,评选“体育道德风尚奖”“最佳组织奖”等,更有有奖竞猜“冠军花落谁家”,线上投票参与人数达682人次,累计阅读量超万人次,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宣传热潮。三是打造沉浸式文体新场景。在赛事现场,创新设立“运动知识大闯关・平湖文旅能量站”有奖问答专区,将体育科普与本土文旅知识深度融合。专区以趣味答题、互动游戏为载体,精心设计“篮球规则知多少”“平湖景点猜猜乐”题目涵盖篮球运动历史、平湖客家文化、非遗传承故事等内容。群众沉浸式了解平湖的山水风光、人文故事、本土文化魅力,实现体育精神与文旅宣传的双向赋能。
二、“赛事+民生服务”架起惠民便民连心桥
一是企业服务“零界线”。深度整合辖区24家重点企业资源,创新推出“赛事+企业服务”惠民新模式。麦克维尔等企业组队参赛,赛事现场设置“我为企业搭场景”展销专区,新能源车企设置体验驾驶感受前沿科技魅力,电商企业则搭建线上线下融合购物平台,实现“一赛多赢”,实现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双赢,让民生服务更接地气、更有温度。二是便民服务“零距离”。集市内专门规划民生服务区域,联合辖区医院、志愿者团队、社会组织等,开展免费义诊、残疾人手工义卖活动、供免费理发服务、免费修补衣服、更换拉链,累计服务居民3000余人次,真正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暖心的服务。三是政务服务“零时差”。街道政务服务部门将“移动政务大厅”搬到现场,设立政策宣传咨询工作人员现场办公,实现政策宣传与问题解决“零距离”。针对群众关心的“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办理”“公租房申请条件”等问题,工作人员进行一对一耐心解答,并现场指导群众通过线上平台办理业务,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切实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
三、“赛事+基层治理”激发共建共治新活力
一是凝聚多元参与力量。“村BA”篮球赛吸引社区居民、辖区企业、街属机关单位、各社区、驻平湖单位等多元主体组成24支队伍、近5000名群众参与,不同群体在赛事中交流互动,打破身份壁垒,各单位以赛事为契机,加强了资源共享与协同合作赛事与集市活动促进居民融合,增强社区凝聚力,形成“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二是畅通民意收集渠道。现场设立“书记面对面”民意直通站结合“我为平湖献良策”心愿墙,收集群众诉求收集172个诉求。其中,现场解决诉求152个,转介其他部门解决诉求20个,和书记“零距离”对话,推动社区环境优化、公共设施升级、文体活动多元拓展等民生问题快速解决,充分激发辖区群众的主人翁意识,针对无法现场解决的问题,建立台账跟踪督办,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提升辖区治理效能。三是创新协同治理机制。平湖街道以民微集市为契机,筑牢基层安全防线,将燃气安全宣传、社区治理、动物疫病防控知识普及融入活动全过程,在集市现场设置安全知识摊位”,通过模拟操作区,放置燃气管道、阀门、燃气灶等1:1模型等形式,群众互动体验燃气泄漏应急处置、燃气报警器安装与使用方法,建立“党群服务+志愿者”机制,形成“宣传-互动-治理”闭环,切实将赛事流量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平湖街道以“赛事+”创新模式为抓手,通过“体育搭台、经济唱戏、文化铸魂、治理增效”,实现了从“赛事举办地”到“发展新高地”的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