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五公开”专栏 > 结果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龙岗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关于区政协六届五次会议第20250133号提案答复的函

尊敬的曹伟委员:

  区政协六届五次会议第20250133号提案《关于推进文化遗产宣教进校园的提案》收悉。经汇总区教育局的答复,同时结合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工作职能,现针对提案中提到的建议,答复如下:

  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瑰宝,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增强文化自觉、增进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龙岗区文化广电旅途体育局和教育局始终坚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宗旨使命,致力于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提供有力保障。

  一、关于建议一“制定文化遗产宣教进校园实施方案”的答复意见

  文化遗产宣教引入校园意义重大,但在实际工作中需谨慎推进。龙岗区教育局与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等相关部门,秉持协同共进理念,严格结合进校园白皮书名单,审慎考量相关事宜,不为基层学校增添额外负担,共同推进文化遗产宣教进校园工作。对于联合制定实施方案、建立评估反馈机制以及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等建议,将与各部门紧密沟通,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在行动上形成合力,充分考虑方式方法,摒弃制造硬性任务清单让学校强制完成的方式,转而提供多样化选择,充分尊重学校在文化遗产宣教方式方法上的自主选择权,让文化遗产宣教以更科学、合理的方式走进校园,共同为文化遗产在校园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二、关于建议二“丰富宣教资源,组织实地教学活动”的答复意见

  (一)政策引领,奠定合作基石

  区教育局高度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与研学教育融合,积极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如《深圳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每周半天计划”试点工作的通知》《关于转发广东省教育厅和深圳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管理的通知》,指导各教育办、各学校要高度重视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规范操作流程。在切实筑牢安全防线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开展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活动,突出研学实践的意义,确保活动质量,杜绝“只游不学”。为学校与各类博物馆、非遗传承基地、古建筑保护单位、考古遗址等文化遗产资源合作开展研学活动提供保障,激励学校积极投身其中。

  (二)多方协同合作,丰富研学内涵与形式

  1.校外教育基地资源整合

  区教育局通过“每周半天计划”有关工作,调动全社会资源,遴选、开发校外教育基地资源,截至目前,共遴选出35家优质校外教育基地,全部纳入全市统一的校外教育资源预约平台,其中包括各类文化遗产资源,比如鹤湖新居客家民俗博物馆、大田世居、甘坑古镇等,供全市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学习、现场教学提供了丰富选择。

  龙岗区各学校也积极响应教育局号召,主动与龙岗区优质校外教育基地等建立合作关系,制定详细的研学活动计划,并主动将其融入“每周半天计划”试点工作中。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教学需求,联合开发具有特色的文化遗产教育研学课程,采用实地参观、实践操作、小组讨论、项目式学习等多元化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同时,注重活动的安全性和教育性,制定安全预案,安排专人负责组织与管理,确保学生安全。

  2.非遗进校园,社团示范引领

  2022年起,龙岗区将非遗进校园活动常态化,通过邀请非遗专家及学者讲授非遗相关知识、组织非遗传承人进校园进行技艺传授、举办非遗展览、展演展示等方式,使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直观地了解非遗,增强师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如2022—2023年,在龙岗仙田外国语学校开展7门非遗课程。2022—2024年,在龙岗悦澜山实验小学,开设11门非遗课程。2023—2024年,在龙岗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道远学校开设6门非遗课程。

  部分学校在文化遗产教育研学、社团活动中形成了独特的经验和做法,成为典型示范。如龙岗区梧桐学校的刺绣社团,曾在2022年与香港中华基督教会基协学校进行了刺绣教学交流活动,2024年参加区级劳动课展示课和龙岗区教育系统第二届“魅力社团展风采,争做时代好少年”学生社团展示活动,展现艺术与学科融合教学的美育教育,学生通过学习各种刺绣技巧,让古老的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龙岗区西坑小学成立的舞龙社团在深圳市“福海杯”全国青少年舞龙舞狮锦标赛中荣获丙组规定套路第一名(金牌),竞速舞龙第二名(银牌),11名运动员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龙岗区千林山小学于2023年成立麒麟舞社团,社团通过系统训练,让学生掌握麒麟舞的步法、身段及锣鼓配乐,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龙岗学校的1000多名同学在玫瑰海岸参加“非遗春游”主题活动,同学们在此次活动中感受非遗漆扇、古法拓印、绘画脸谱、舞龙体验等传统文化活动,突破传统课堂边界,体验岭南文化美育场景。将传统技艺转化为"可带走的文化记忆",实现技艺传承与价值引领的双重浸润。

  (三)全面推进全区文博场馆纳入龙岗区校外实践基地

  截至2025年6月16日,龙岗辖区文博场馆共14个,其中,国有博物馆2家:龙岗区客家民俗博物馆、深圳中医药博物馆;国有展览馆1家:龙岗文博展览馆;非国有博物馆9家:龙岗区怡利翡翠博物馆、龙岗区龙岭邮票博物馆、深圳市梵亚艺术博物馆、龙岗区东江潮红色文化博物馆总馆+龙岗区东江潮红色文化博物馆党群服务中心分馆、龙岗区万国珠宝汇矿物博物馆、深圳市百师园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深圳市丁全匠作博物馆、深圳市金雅福黄金珠宝博物馆、深圳市隐秀高尔夫博物馆;对外开放不可移动文物2个:大田世居、茂盛世居。其中,已纳入“深圳市校外教育基地”6家,已纳入“龙岗区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9家,实际未纳入教育基地的文博场馆也持续开展接待社会团体、学校机构团体参观的服务。截至2025年6月13日,今年龙岗区文博场馆接待参观人数约22万人次,其中接待未成年人6.6万人次,港澳台同胞近1076人次。如龙岗客家民俗博物馆作为深圳校外教育基地,2024年底至今接待近二十所学校逾四千人到馆开展每周半天计划研学活动,开展客家文化、家风文化、非遗传承、文物保护等一系列有特色、有意义的课程,将实践活动与课本课程相结合,深受师生喜爱。

  (四)依托全区博物馆、非遗展厅及临时展览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和实地教学场所

  截至2025年6月,龙岗文博展览馆今年依托两场主题展览,共举办15场展览配套体验活动,通过参观、讲解、互动体验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文化遗产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传承价值。与平冈中学共建“社会实践基地”,2025年3月9日,平冈中学师生到文博展览馆开展“邓婵思政名师工作室研修活动”,参观展览、体验非遗剪纸、开展志愿讲解服务活动;2025年3月21日,依托“玉蕴千秋——中国古代玉文化探秘”展览,组织到平冈中学开展讲解员进校园宣讲活动。此外,还借助广东省流动博物馆“昆虫之花”等自然科普展、龙岗文博展览馆固定展“自然精灵——生态科普展”,开展“流动的博物馆:生态科普展巡展”馆校合作项目。自2024年12月2日开始,目前共完成8家学校巡展,预计2025年7月前,完成13家学校巡展,将博物馆搬到孩子身边,将展览办到孩子周围,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孩子生活里。

  同时,在龙岗区文化馆二楼设立龙岗区非遗展厅,开展“匠心非遗·生生不息”龙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以图文并茂的展板、珍贵的非遗作品以及生动的多媒体展示等方式,展陈展示龙岗区57项区级及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及200多件(组)非遗作品,吸引平岗中学、龙岗外国语集团星河学校等师生前往了解、参与非遗保护传承传播。

  (五)创新开展社会教育活动,丰富宣教资源,提升未成年人生观体验感、获得感

  持续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及校外实践基地阵地作用,让博物馆成为未成年人的活动主场,让未成年人成为博物馆的主角。结合各博物馆展览主题,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活动。比如利用东江潮红色文化博物馆开展各类红色革命主题研学活动、革命文物进校园活动,利用万国珠宝汇矿物博物馆开展自然科普活动,利用百师园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龙岗客家民俗博物馆开展传统文化体验和传承活动等。组建龙岗区博物馆文化志愿服务队,开展未成年人文化志愿服务,暑期开展“红领巾小讲解员”志愿服务活动。目前队伍成员近1565人,其中未成年人635人。目前共培育敦煌艺术、景泰蓝工艺、自然科普、中国古代玉器、燕京八绝非遗文化志愿讲解员200余名。2024年8月,深圳市第五届小志愿者讲解大赛龙岗区域初赛选出20名优秀的文化志愿小讲解员参加全市复赛,荣获全市二等奖4人,三等奖2人,十佳小讲解员7人的好成绩,以赛促训,为我区小志愿者讲解服务提供更大的展示舞台,提升学生参观的互动感、体验感,增进学生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自豪感、获得感。

  三、关于建议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家校合作”答复意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命脉,校园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需要凝聚家校社多方力量形成育人合力。龙岗区教育局将始终秉持开放协作理念,积极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机制,让学校与家长保持紧密沟通。通过多种家校沟通渠道,大力宣传文化遗产宣教的重要性与深远意义,努力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配合。后续也会鼓励学校邀请家长参与相关活动,凝聚家校合力,让家长成为文化传承的同行者,引导家长成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共同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添砖加瓦。

  未来,龙岗区将进一步拓展学校与各类博物馆、非遗传承基地、古建筑保护单位、考古遗址等文化遗产资源的合作领域,深化课程内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长效机制,融入更多文化传承、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内容,为龙岗学子提供更优质、多元、富有内涵的文化教育资源,培养青少年对文化遗产的兴趣,让文博、非遗场馆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第二课堂,助力龙岗学子在文化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专此函达。

  开云手机web版登录入口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5年6月25日

(联系人:谢绍花、李丹   联系电话:89558678,89558695)

  答复结果:A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